英语童谣唱安全,情景演练记心间。淮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志愿者创新打造“英语+安全”双语课堂,为乡村留守儿童编织暑期“平安网”。
"No swimming where it's deep!" 稚嫩的英语警示语伴着整齐的手势舞动作在教室回响。7月1日至15日,淮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9名志愿者深入该村,开展主题为“英语趣讲安全·话筑暑乡平安”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创新融合英语教学与安全教育,通过童谣、情景剧、实景解密等趣味形式,将交通安全、防溺水、食品安全及灾害应对等关键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双语互动体验,为近百名留守儿童定制了坚实的暑期安全防护网。
创新教学:双语融合,寓教于乐
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,打造了亮点纷呈的“四维安全”双语课程:
1.交通安全:改编经典英文童谣《Stop! Look! Go!》,利用磁吸红绿灯卡片模拟真实道路场景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交通规则。
2.食品安全:使用紫外线笔照射牛奶盒,直观显影潜在菌斑,引导孩子们齐声喊出“Don't drink it!”,强化食品安全意识。
3.灾害应对:将课桌拼搭成模拟“逃生通道”,配合英语指令“Hide under desk!”,组织孩子们进行地震避险演练。
4.防溺水:结合救援绳抛掷实践训练,同步教授“Throw the rope!”等关键英语口号,提升自救互救能力。
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与孩子们的安全,团队成员前期进行了周密的教案研讨与反复磨课,并专门学习了急救与防中暑知识,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配图:团队认真进行防中暑急救知识学习与培训
课堂实景:童谣手势,强化记忆
在防溺水主题课上,志愿者朱婉莹带领孩子们跳起原创手势舞《Water Safety ABC》。她解释道:“双手交握代表结伴游泳,突然蹲低警示深水危险!”孩子们边唱英语短句边做动作,将“No swimming where it's deep!”的安全警告深深烙印在身体记忆里。在交通安全环节,孩子们则通过“Turn left! Turn right!”等英语指令游戏,扮演起“小交警”,趣味十足。
配图:趣味英语防溺水安全知识讲解 防溺水手势舞教学的课堂
配图:双语课堂交通安全画作展示
暖心互动:双语桥梁,传递关怀
指导教师李蓓蓓在食品安全课上,用双语生动讲解保质期标识:“Expired food makes you sad!” 孩子们争相举起食品包装袋寻找“expiration date”。李老师亲切地用英语与孩子们交流,耐心细致地讲解暑期食品安全要点,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更传递了浓浓的关爱。
配图:指导教师李蓓蓓老师与孩子们亲切交流进行授课
青春答卷:趣味学习,成果显著
志愿者们深入李洼张庄村的幼儿园和小学,致力于服务更多儿童。孩子们通过趣味英语指令游戏、创意手工、主题画作等形式,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。看着孩子们乐在其中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志愿者们深感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责任与欣慰。
配图:双语课堂孩子们的成果展示
(文:葛菲 图:李珺、朱婉莹、沈梦缘、董永洁、芮云娇、王聪聪、张娟)